暹罗猫是哪个国家的?
“暹”这个字在中文里比较少见,读xián;“罗”字一般念luó。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是地名专用的汉字。 “暹”的原义是指太阳升起、升起的意思(与“夕”相对),它最早见于金文,形声字,有旭日、日出之义。由“朝升”引申出“早晨”“上午”等时序概念。《楚辞·离骚》中有“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指的就是早晨和傍晚。而“暹”的本义则逐渐隐没不见。 后来“暹”字被借去表示泰国之意。这是因为古印度文中有“SIAM”一词,意为“太阳”,与“SIN”(辛)字有关;而印度的锡兰(今斯里兰卡)人称自己的国家为"SEI-RAJ",意即“美丽的宫殿”——这实际上就是"SIAM SRI RAJ"的缩写形式。
到了现代,英语中SIAM一词被用作了“SIYAM”。17世纪以后,欧洲各国开始派使节前往东南亚进行考察和贸易。法国最先在越南北部和柬埔塞建立殖民地并派兵占领西泰,英国则在马来半岛及新加坡登陆,把原属于葡萄牙的马六甲转手送给荷兰。随后英法两国为了争夺东南亚的殖民地展开激烈的竞争。1832年,英国人征服了缅甸,控制了阿萨姆部落的土邦国,将其改名为阿希亚那加(ASSIAHNAGGAR),以表示对锡兰王国的臣属关系,而暹罗国王也被要求每年向英女王进贡。
日本明治维新后也开始对外扩张,把枪口对准了东南亚。1894年爆发了“甲午战争”,日军攻陷了位于辽东半岛旅顺市的联军基地,接着进入渤海湾,直逼北京。清廷求和,双方签约,日本获得了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占菲律宾,将本土移民移植到东南亚地区加以开发。战后,这些地区纷纷独立,“暹罗”这个名字被留在了历史的书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