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龟有什么危害?
1.破坏生态系统 入侵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会抢占原有物种的资源和空间,对于本地的动植物都造成严重威胁。巴西龟属于淡水水生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喜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由于具有极强的野外生存能力,加之体态优美、颜色艳丽,所以被许多家庭养殖。但是,如果控制不当或者逃逸到外界之后,它就会成为入侵物种。 在中国,野生巴西龟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近年来,随着人们的饲养热潮以及其较强的繁殖能力和对外界不良条件的耐受性,使得它在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疯狂扩散。据报道,目前在中国境内,除了青藏高原以外,其他省份均发现有巴西龟的活动踪迹或栖息。 例如,在杭州西湖中生活的乌龟有半数以上都是巴西龟;而在南京玄武湖中,90%以上的乌龟也是南美巴西龟。
2.传播病菌病毒 任何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环境都可能带来各种疾病,作为水生动物,巴西龟可能会把病原体带入水中,进而危害其它鱼类等水生生物的健康,也可能把病菌传染给人。据相关报道,在美国,巴西龟已经被确认是引发小儿脑炎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在我国,也有研究表明,巴西龟能够携带致病微生物,并且造成人类感染。 有人发现,巴西龟体内存在一种名为BMPI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该基因可能使巴西龟产生抗细菌药和抗病毒药物,从而降低这些药物对细菌的杀灭作用,增加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而另一个基因NOS,则可以导致机体免疫抑制,增强细菌病毒的侵害能力。巴西龟不仅自身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也有可能将身上携带的病菌病毒传递给其它动物甚至人类。有必要对巴西龟等进行严格检疫,防止有害生物侵入。
3.影响经济价值 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巴西龟对当地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破坏,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的经济效益。在一些农村地区,养殖的巴西龟大量逃逸后会使农作物减产,因为它们会在田里到处爬行,吸食农作物的养分并啃食幼苗,而且由于外来物种竞争劣势,很难再回到原有状态。在城市,因为巴西龟有可能带上病原菌,所以如果不能彻底杀灭,会对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损失。由于观赏鱼市场庞大,如果任其在外逃亡,也会有很大的经济损失。 对此,有关部门应该做好检验检疫工作,严禁含有巴西龟等外来物种的观赏鱼和其他水生动物入境。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养龟场的监管力度,杜绝龟场排放未经处理的水体,严防巴西龟及其他外来水生生物进一步扩散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