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身上都有哪些细菌?
这个问题的范围有点大,我仅以白冠鸡瘟为例说明一下。 首先,所有的病毒都必须依靠宿主细胞来实现繁殖复制,而病毒的这一功能必须依赖其表面的蛋白(如包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器发生融合作用来完成。这个过程是受宿主的识别和调控的,因此不同的病毒、相同种类病毒的不同毒株以及同一毒株的不同感染阶段对宿主细胞的侵染能力和免疫原性是有差异的。 就白冠鸡瘟来说,其属于RNA病毒属肠病毒科,成员一般只侵染脊椎动物。根据病毒对鸡的致病性不同,可分为高致病性菌株和低致病性菌株两类。其中又以高致病性菌株最为厉害 它的繁殖需要借助细胞内的溶酶体来进行,由于溶酶体内存在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细胞结构蛋白,对于非细胞型病原体而言,它们只能依赖溶酶体来完成自我复制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非常不完整的,最终形成的子代病毒粒子只能在细胞内积累但不能扩散到细胞外。
然而,当病毒粒子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会突破溶酶体的限制在细胞内四处移动,同时会释放其内部的核酸物质,这些核酸再与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系统结合就可以形成新的病毒粒子。在这一过程中,病毒的基因可以得到不断传递,从而实现繁殖。 当感染白冠鸡瘟的细胞死亡后,病毒随淋巴液、血液扩散至全身,从而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而这种病毒最奇怪的特性就是能够在动物细胞内部“飞行”,就像微型的导弹一样精准地指向细胞核,进而侵入其中的遗传物质,诱导细胞大量合成病毒组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不过,细胞死亡不是目的,病毒组分的合成才是真正重要的。因为如果病毒无法完成组分合成而成为无生命、没有感染力的病毒粒子,那么该病毒毒株就会失去感染力。所以,虽然病毒感染了细胞,但并非所有病毒粒子都能完成组分的合成的,而能合成病毒组分的病毒粒子才能继续繁殖并产生感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