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龟背甲什么意思?
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RAY)背甲的内、外两层骨板。主产浙江、江苏、安徽及河北、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全年皆产,以12月至翌年1月及5~7月产量最大。捕捉后杀死,剥取背甲,晒干。生用或炙龟板用。
【历史】本品为龟类药中最古、最长用之品种和主要品种。《诗经》中多次记述有之,如《卫风·硕人》中有“手如柔荑……”,《小雅·六月》中有“比物四骊……”,《小雅·黄鸟》中有“黄鸟黄鸟,无集于栩……”等。并明确记有“鳖”,如《召南·采蘋》中“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卬盛于盆,维罍及茵;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集于桑,无宿于楚,无宿于棘,亡将我狱。”《尔雅·释虫》:“(无足而行)蟜,(有介而行)甲。”“龟,……鳖、团龟。”“(无足而行)之属:(或)蠖,螉……(有介而行)之属:龟,……鱼,(甲虫也,……)鳄、龟、(团也)、鳖,(团也)。”
《神农本草经》将“甲”作为一级品,称“甲……生川谷。味咸,平。主漏血,止漏。恶铁落,不可与龟甲、龙骨合服之。”《吴普本草》记述:“甲……三月采甲,曝干。”《名医别录》记述:“甲生青衣水中。二月采甲盛,捣井华水服之。作汤洗体有殊功。得乌梅良。又杀石硫黄毒。生水池中山石上。”以上“甲”当包括龟甲(乌龟甲)、鳖甲等背甲,未作分别。《本草经集注》记述:“甲亦是龟鳖甲也。”《药性论》记述:“乌龟甲,生南海池泽中,背甲似鳖有石鳞,头似蛇。九月以后从水出,入草中,以荆棘绕头而行。十月、十一月采甲,阴干用。”“乌龟甲……又主女子经脉不行,恶血入心,绝男子精,益气力。”《本草拾遗》记述:“龟鳖皆有甲,以壳黑甲厚者是龟,壳绿甲薄处是鳖,(并)功疗一等。”并称龟甲“一名龟版”。指背甲的内部结构而言。陶弘景等均认为乌龟甲、鳖甲功疗一等。
北宋《图经本草》记述:“龟鳖皆有甲,以壳黑甲厚者是龟甲,壳绿甲薄是鳖甲,并功疗一等,而龟甲力缓,鳖甲行速也……按龟有多种,壳之青黑者为乌龟甲,壳之青黄者为团龟甲。”北宋寇宗奭认为,龟甲“功用与鳖甲一般,而力缓,则不能速去血癖也。人有阴虚有邪热,而血虚有虚劳汗多者用之有效。故《本经》言龟甲主漏血不止,主折伤,止泄痢皆血也。”
元代《本草衍义补遗》称:“龟甲有乌龟甲、团龟甲二种,以壳黑厚者为乌龟甲,功大;壳青黄薄者为团龟甲,功小,亦同龟甲用。”
明代李时珍认为:“龟有乌龟甲、团龟甲二种,以壳黑而甲厚者为乌龟甲,壳青黄而甲薄者为团龟甲。功大效美,胜于团龟甲。”“龟乃介虫之长,介居水陆之间,而得土与水之性,故其味甘而气平,其用滋五脏之阴,补心肾之气。而心者受血、肾者封藏也,血藏旺则诸脏亦旺矣。所以能养血补心,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