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士奇是第几名?

卜天翼卜天翼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二”和“好”同音,“雪橇狗”的英文名字又恰好是Sled Dog,正好与“拉斯杜”(Rich Dog,富有的狗)谐音。既然叫做“哈士奇”,肯定和人有关,也就是指这种“雪橇狗”看起来聪明伶俐,像小精灵一样,再加上它的外貌酷似神话中的精灵,所以人们就管这种狗叫“哈士奇”。有时人们又觉得这种狗长得像“兔子”,又把它叫做“哈世奇”。至今,国外仍然有很多人不清楚“哈士奇”的由来,他们认为它就是西伯利亚雪橇犬的俗称,或者是俄罗斯雪橇犬的别称,因为他们国家根本没有“哈士奇”这种说法。

为什么西方的狗肉摊上没有西伯利亚雪橇犬?因为这种狗很聪明,会分辨出主人间的可信程度,所以对于不愿意对主人说真相的西方人来说,他们宁愿“吃”一只动物园里的西伯利亚虎,也不愿意吃一只善良、乐于奉献的西伯利亚雪橇犬。同样的,日本人也不愿吃“笨笨”的西伯利亚雪橇犬,因为他们觉得和这样智商高的狗类共处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由于哈士奇“行为古怪”,又常常不做“正确”的事,所以常被主人关在屋外,或栓在某个地方。在寒冷的冬天,这种狗经常被冻得瑟瑟发抖。它日夜期待着主人的回归,渴望得到主人的抚爱与关怀,然而这种盼望总是落空,这让生活在城市高层居民楼里的哈士奇如何熬度残生?

如今,在茫茫的荒野上,只剩下几种犬类在从事原始的拉雪橇工作。虽然西伯利亚雪橇犬仍然是西伯利亚的原住民,但已不再用于拉雪橇。而阿拉斯加雪橇犬(Alaska Sled Dog),因体型大些,肌肉发达些,常被训练拉重型雪橇。

国外有很多组织在积极抢救濒临失传的雪橇犬类,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重获新生,享受人类给予的温暖。而中国的犬类协会在这方面反而无所作为,让在国际上享有“活化石”美誉的西伯利亚雪橇犬在中国悄然绝灭实在令人费解。

2005年冬天,深圳的一个动物园“成功”地繁殖了一只五胎十八仔的西伯利亚虎。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哈尔滨的哈尔滨动物园多年来却“无可奈何”地眼睁睁看着因雪橇犬繁殖困难而迅速绝灭的西伯利亚雪橇犬在园内悄然消失。

国际上,对西伯利亚雪橇犬的保护和组织抢救,是从娃娃抓起的。欧洲有很多著名的雪橇犬俱乐部,成员们从幼犬抓起,对雪橇犬进行严格挑选,并训练它们形成优良的犬性。西方的很多报纸杂志会定期展示一些雪橇犬的生活照片,其中有很多有关雪橇犬与其他动物团结友爱、互相嬉戏的图片,以加强人们对雪橇犬的了解与热爱。

对雪橇犬的保护还要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因为人们总是容易被“貌似”的数字迷惑。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各省饲养的牧羊犬数量达4亿只以上,占世界牧羊犬总数80%以上。我们不难推算,平均每个国内公民拥有牧羊犬的数量为3只之多。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牧羊犬40多个品种,实际上从外形上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所谓的40多个品种不外乎就是不同体型和颜色的哈士奇、萨摩耶和西伯利亚雪橇犬。

另外在一些国际犬类协会中,对犬种的划分比较细,一些看似不同的品种往往是近亲繁殖的结果,这也就是造成所谓“纯种”的假象。

既然在国外许多有识之士都在为这些濒临失传的犬类积极工作着,那么中国的犬类协会何不“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也开展点对雪橇犬的抢救保护工作呢?难道让中国唯一的雪橇犬--西伯利亚雪橇犬的绝灭,让“活化石”的名誉蒙受不白之冤,让中国的狗文化遭遇百年耻辱,就是中国犬类协会的对犬事业的最大贡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