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鼻子不是全黑的原因是什么情况?
首先亮出观点,个人认为是因为色素细胞在不同光线的角度下,所反射的光线差异而导致我们的视觉差异。 为了论证我的观点,我们分别观察三种不同颜色表型的泰迪(黑色、巧克力色和浅棕色),它们都是同一品种,同一胎出生,并且从未离巢。
图1 是它们的母亲,可以清晰看到颜色差异。 图2 是它们的父亲,可以观察到同样存在颜色差异。 因此可以推测当它们交配产崽时,所诞下的幼仔也将会出现颜色上的差异。 而实际的情况是,除了头部和耳朵(由于毛发浓密,难以观察清楚每一根毛发颜色变化),身体其他部位的毛发的颜色是明显的三种不同表型,如图3-5所示。
这是因为头部和耳部的毛发,在生理上与躯体部分的毛发是不同的。 首先在毛囊(hair follicle)的数量上,头部分要比身体的其它部位要多;其次,头部的毛发比体表的毛发更新长,更密集粗硬。
更为重要的是,头部分的毛发是不参与调节体温的。有研究表明,将一只小狗整个身子埋入雪堆中只露出头部的温度保持要明显高于四肢浸入冰水中的温差(Zippin and Rapaport, 1965)。 对于不直接暴露在外的体表毛发,其颜色对体温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而直接暴露在外的毛发如瞳孔,就会受到光线的影响。
例如当光照强度逐渐增强的时候,眼睛虹膜的颜色会由棕黄色转变为天蓝色,而这正是体内含铁量高低的标志(张弥曼等, 2001)。 有研究认为,狗的嗅觉来源于鼻黏膜表面覆盖的一层薄薄的粘液(Schnabel, 1984)。这层粘液中的色素颗粒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进而产生电信号,最终形成嗅觉皮层的神经冲动。当有气味物质侵入这层粘膜时,它会迅速做出反应。而在黑暗的环境中,这些色素颗粒对于光的反应将会丧失,因此嗅觉功能也将大大减弱。 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像鼹鼠这样视力不好的哺乳动物有着非常敏锐的嗅觉。它可以通过口腔或者鼻孔中分泌的粘液来感知空气中的味道。而对于像狗这样的的视觉较好的哺乳动物来讲,嗅觉则受到视觉的影响。
狗鼻子并不是纯黑色的原因是因为:狗狗的鼻子中,有块被称为“丘脑”的组织,其中含有感官接收器,它们能识别不同的频率和振幅的声波。而鼻子中所含的味觉感受器,可探测不同的化学物质。 当嗅到气味的分子后,相关的信息会通过一条途径传送到大脑相关区域进行解读和分析。而另一条路径则通过丘脑将信息传递给听觉系统,从而产生听觉。
综上,因为人体是裸眼动物,所以我们只能从外形上来判断动物的“眼神”,但是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是表面现象,而且可能会存在很大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