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该打狂犬疫苗?
先放结论,注射疫苗越早越好! 这里分两种情况讨论:
1.如果以前接种过全程的灭活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在暴露后0、3、7天各注射一针,共三针;
2.如果没有接种过疫苗,或以前接种的疫苗已经过了保护时效(一般认为半年内免疫保护效果最佳),则需全程接种五针疫苗。分别在暴露后0、3、7、14和28天各注射一枚。 可能有人觉得,我自己家养的猫狗很老实,平时都不咬人的,被它挠伤或者咬破皮也没事,不需要打疫苗吧?
需要!必须打! 因为即使再老的动物,只要没有打过疫苗的记录,就必须视为疫苗新犬,全程接种。另外,有些人被自家小猫小狗抓伤咬伤后,因为伤口不是很严重且自行处理了(如用清水冲洗等),因此不注射疫苗,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动物牙齿和爪子上可能会携带病毒,一旦咬破皮肤而感染,轻则可能患狂犬病,重则危及生命。 所以,自己家的猫咪狗狗还是打了疫苗比较放心哦~
那有的人就会问了,我小时候被家里的猫咬过,当时没注意,也没打针,会不会得狂犬病啊? 现在注射疫苗还来得及吗? 如果被咬的时间已经超过6年,原则上是可以不用接种疫苗的,但为了安全起见,可以补注3剂次。 如果时间不超过6个月,只要及时接种疫苗即可。如果已经被咬超过6个月但不满1年者,则需要注射血清,并进行疫苗的注射。 对于成年人来说,在没有抗体的情况下,接种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足够抗体以抵抗病毒的入侵。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相对较低,因此预防效果不如成人。
狂犬病是一种人和 animals 共患的病毒性疾病,从理论上说,所有 warm-blooded animals(鸟、兽及人)都可能感染狂犬病毒。但是实际上,鸟类及一些 furry animal(老鼠、猫等)感染该病的几率极低。而在可能感染该病的动物中,以哺乳类的,如狗、黄鼠狼、猫鼬等肉食动物是主要的。蝙蝠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性,又是群居动物,因此也是该病的高危感染源。
人类主要是通过患病动物的咬伤而感染狂犬病毒(理论上讲,通过患病动物的舔、抓等行为,如果接触到被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也可能传播该病)。因此,如果你没被任何 animals 咬伤,那么完全没有必要注射狂犬疫苗。
如果你不幸被 animals 咬伤,应当到当地的疾控/防疫部门做如下处理:
(1)冲洗咬伤处——流动的清水或肥皂水
(2)处置咬伤处——可以考虑使用酒精、碘伏等进行局部涂擦,或使用医用缝合线缝合伤口
(3)注射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有条件的话,最好使用狂犬病免球,且应使用足量)——注意,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够考虑使用抗狂犬病血清,而取代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使用(特殊的情况是指,患者对免疫球蛋白存在严重过敏等)。
(4)注射狂犬疫苗。
对于注射狂犬疫苗针数的问题,其实目前存在两种方案,一种是五针,另一种是四针。五针方案:于伤后第 0、3、7、14 和 28 天各注射狂犬疫苗一次,剂量为两毫升,儿童与成人相同。四针方案:于伤后第 0、7、21 天分别注射狂犬疫苗两毫升一次,第 14 天注射狂犬疫苗一毫升。
四针方案适用人群是确定没有生命危险的正常人。而处在昏迷、休克状态或婴幼儿(婴幼儿有可能因打疫苗产生不良反应)的人群则适用五针方案。实际上,按照四针方案注射狂犬疫苗也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但是从安全的角度及使用方便的角度,还是建议按照五针法注射狂犬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