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心丝虫会死吗?
心丝虫,即心脏线虫(Heartworms),是一种寄生在犬、猫等动物体内的幼虫期寄生虫。心丝虫主要寄生在动物的右心室与主肺动脉中,可随血流移至全身各处,造成多器官损伤。成虫长约10~25厘米,由口针、食道、消化道及交合刺组成头部和躯干;雌雄异体,体外发育分4个期,其中幼虫期3期,即感染期、幼虫期和成熟期3种形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猫狗。 据估计,每年全球约有600万只犬猫遭受心丝虫病侵害[1]。在我国,犬、猫等宠物被心丝虫感染的情况也较为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有上千万只犬只感染该病。
一、流行病学特点
心丝虫的病原体为蠕形属的蠕形线虫。根据其发育阶段不同可分为四龄幼虫(L3期)和八龄幼虫(L4期)两型。L3期主要感染鸟类、啮齿类动物以及某些鱼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L4期仅感染犬科和猫科等食肉目动物。当狗狗或猫咪接触带有L3期心丝虫的蚊虫后,L3期心丝虫便会进入体内发育成为L4期。L4期在心丝虫的一生当中都处于感染期。它会在狗狗或者猫咪的身体里自由游动并寻找合适的部位着床发育(通常在肺部)。
当L4期的心丝虫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雌雄虫体。雌雄交配后的心丝虫会进入生长发育期,在2-8周后逐渐发育成为成虫。成虫平均长度为25cm左右,最长的可达33cm。成虫主要以摄取血液为生。它们通常会寄生在狗狗或猫咪的心脏和主肺动脉内,并在那里产卵繁殖下一代,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临床症状 由于心丝虫寄生于动物的血管内,所以心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因宿主年龄、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幼年和老年期的宿主动物比青年期的宿主更易患上此症;而心脏和肺部是最易受到感染的部位之一,其次是关节和中枢神经系统。
早期症状包括发烧、咳嗽气促、食欲减退、疲劳、精神沉郁等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消瘦、贫血等症状。有些病例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如站立时晕厥等现象。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的话,有可能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肺癌等疾病。晚期症状则表现为咳嗽、气喘、胸痛、呼吸急促等等。
虽然心丝虫疾病对狗狗来说属于较严重的寄生虫感染疾病,但如果能够及时诊断治疗,大部分狗狗都能恢复健康状态。但是,如果狗狗患有其他疾病或营养不良等情况,则可能增加患心丝虫的危险性。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小狗的状况并及时进行治疗。
三、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用于防治犬心丝虫病的药物主要有两种类型:抗蠕虫药和免疫促进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抗蠕虫类药物有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这些药物能有效地杀灭肠道内的蛔虫、蛲虫等小型线虫;而免疫促进剂则主要包括卡介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梭菌毒素以及狂犬病疫苗等。
但无论哪种药物,在使用前都要先咨询兽医,在得到专业建议后再服用。还需要注意一些副作用。比如,长期使用抗蠕虫药物会引起胃肠道不适;长期服用免疫增强剂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导致死亡。还有一部分人会对这两种药物的代谢产物产生过敏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蠕虫药的疗程较长,一般需要连续用药3个月才能杀死所有的心丝虫。因此建议在给爱宠驱虫的同时,也要考虑给狗狗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还要定期带爱宠去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